基於互聯網的「二八定律」, 品牌主對頭部KOL的喜愛程度不亞於頂流明星,KOL營銷日漸走向成熟化和專業化,各大品牌都選擇KOL作為主力。 在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的今天,選擇適合品牌的KOL投放策略成為擺在所有品牌主面前的難題,品牌主需要更慎重的制定KOL的選擇策略,提高營銷的性價比。
KOL流量與帶貨能力是成正比嗎?
KOL的流量不等於KOL的帶貨能力,明星也是如此。好的數據不一定意味著好的轉化率,粉絲們不一定會為此買單。在某種程度上,KOL的推出是一場自願的戰鬥。博主的日常數據可能是好的,但合作後的數據可能就一般,這也是受博主的調性、內容吸引力、發佈時間、KOL的近期趨勢等因素的影響。因此挑選KOL的時候不應該只看KPI數據,會有一些方法來判斷KOL是否真實,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,當然評判標準也會因平台的不同而略有不同。
熟知媒體平台的選擇策略才能人盡其才
除了考慮KOL本身,平台的選擇也至關重要。不同的平台在KOL營銷中發揮的作用不同,營銷的手法也不盡相同,因時因地制宜能使營銷效果事半功倍。
1、微信公眾號:擁有海量高粘性的用戶,短時爆發能力強,但同時流量集中在頭部和垂直類媒體,馬太效應明顯。
2、抖音:平台聚集大批年輕用戶,內容創造力和影響力強,但潮、酷的平颱風格不一定適合所有品牌。
3、微博:內容生態全面,牢牢掌控明星流量,阿里持股後與電商入口緊密相連,但私域流量難以與公域流量抗衡。
4、小紅書:內容專業性強,沈澱大批消費能力強的女性用戶,同時兼具電商屬性,但種草式的筆記發揮效果的持續時間短。
小Tip:隨著越來越多社會化媒體的湧現,可供廣告主選擇的平台越來越多,但不同平台的優勢千差萬別,營銷手法也不盡相同,營銷價值自然截然不同。KOL營銷中,廣告主要重點關注平台的內容運營、用戶特質、轉化路徑等,巧借平台優勢,選擇合適的平台引爆流量和銷量。
如何判斷其適宜性
一般來說,在選擇KOL時,我們的判斷維度會集中在兩個目的上,一個是「與品牌契合」,另一個是「與TA合作的深度」。
「品牌契合度」有兩個細分的判斷維度
1.與品牌本身是否相匹配。KOL的人設與品牌調性兼容嗎?KOL的形象與匹配品牌的形象一致嗎?
2.是否符合類別。KOL有沒有做過這類的推廣或內容?如果沒有,你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。
「與KOL的合作深度」有五個細分維度
1.是否符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
如果KOL本身偏體驗感和使用感,那麼談論原料就不太有說服力,也不能說服消費者
2.內容創作的能力
現在KOL都有很多內容形式,如圖文、視頻、直播等。為了發揮其最大的作用,有必要找到KOL所做的最好的形式,也是粉絲最認可的形式
3.流行內容分析
你可以找到KOL最熱門的內容。Ta的粉絲喜歡什麼樣的內容,以及它是否符合我們想要ta做的產品內容,你可以大致判斷出ta的效果
4.傳播價值分析
建立合理的KOL價值評估體系,利用符合營銷需求的指標衡量KOL的性價比,如轉化率、回報等。
5.粉絲情感傾向分析
除了可以直觀感受到的互動數字之外,點擊ta的轉發和評論來看看,看看粉絲和KOL之間的關係如何,尤其是在KOL現有的廣告內容下,粉絲是如何接受和反饋的。
雖然消費品似乎是一個大眾市場,但就消費心理和消費場景而言,實際上存在不同的圈子,只有準確地對應這些圈子中用戶的消費心理和場景,我們才能找到能更有效地說服和打動他們的KOL。
叄陸零創意文化根據品牌行業特點和需求全面整合企業網絡資源、提供長期的網絡推廣服務支持。擁有強大的一手網紅koL資源、素人Koc資。精准匹配與品牌主想要曝光的目標客戶群,投放網紅、素人資源涵蓋小紅書,抖音,快手,B站,淘寶,公眾號等各大平台,採取獨特且環回性的宣傳推廣方法實現各平台的流量變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