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紅品牌潮起潮落,怎樣才能順利出圈?

近年來,不少年輕的國貨品牌取得了傳統消費品牌經營多年才能做到的成績:

1、2016年成立的完美日記,短短4年即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,上市當天市值達到122.45億美元,2020年總營收為52.3億人民幣,問鼎國貨美妝品牌第一。

2、出道僅4年的三頓半,在2019年雙11超越雀巢獲得咖啡品類銷量第一,如今已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,主打產品超即溶咖啡平均每年賣出4000萬杯。

3、鐘薛高成立16個月時,營收就超過1億元;成立18個月時,產品銷量突破1500萬支、全網同類目銷量營收第一、客單價第一、復購率第一,是第一個進入天貓超級品牌日的雪糕品牌。

很多人以為,這些從互聯網興起的品牌都是被資本催紅的,只不過是曇花一現。也有許多人看到,中國人自己的品牌借助互聯網彎道超車的方式,在未來消費市場上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但更多的人,正在被這些品牌和產品,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消費習慣和場景。

實力網紅品牌的三個共性

1. 產品差異化思維

我們看,鐘薛高的一片雪糕,不斷打磨嘗試後,才有了這樣一片成本在30-40塊,賣66的雪糕。喜茶一開始就是產品研發進行重投入,這樣做下來,才會有「一夜爆紅」的產品和持續爆紅的基礎。我們接觸過一些所謂的網紅品牌,大多數不過曇花一現,究其原因是產品經不住市場的持續考驗。這類公司,我們更願意定義其為營銷公司。也就是只靠營銷獲得短期聲量。



2. 種草思維

目前來看,年輕的一代用戶群體,成為主流消費者和傳播者。像完美日記、喜茶、泡泡瑪特、鐘薛高、元氣森林、王飽飽等都在社交媒體上俘獲了大量粉絲。也是抓住了我們前面提到的社交互動消費趨勢。抖音、小紅書、微博、微信等,這些都成了粉絲們話題的集中爆發地。不僅僅是KOL,必須要讓你的產品種草你的粉絲。現在還有個流行的說法,叫恩寵你的KOC(意見消費者)。

3. 新零售思維

產品從哪裡買?這個很重要。比如泡泡瑪特先從線下火,再到線上,也在大量鋪自動售貨機。鐘薛高抓的是一個家庭倉儲式的消費場景,在電商賣。喜茶的小程序是一個大流量入口。我們一直認為,未來的線上線下不是簡單的加法,應該是乘法。如果在線上線下的場景中,讓你的粉絲形成多次購買,提升幾倍甚至10幾倍的復購率,這個是新零售可期的。

如何成為Z時代的獨角獸?

在新消費時代,網紅潮起潮湧,究竟什麼樣的消費品牌才能穿越週期?

大市場時代,營銷是注意力的競爭,是以品牌為中心的溝通,高舉高打創造大眾喜好的大傳播、大分銷。這種「中心化」思維指引下的營銷行為,更重視花錢買流量、買效果,營銷KPI偏向於曝光次數、直播銷量、購買轉化等效果指標。

而新消費面對的是一個復合消費場:人群圈層化、需求多元化、溝通明晰化、觸點多元化,初創品牌如果仍然延續「中心化」的買流量、買效果思維,新消費品牌,顯然拼不過原有成熟的傳統品牌。

由此可見,新消費時代的營銷首先應該著眼於社群性共情共創,快速建立去中心化、以用戶為導向,以場景和體驗為核心的互動。一方面,在流量愈貴、競爭愈強的消費品市場中,抓住社群運營的機會。

以往,流量往往是貨不動、人動,通過規模化的洗腦+貨架第一觸及來產生品牌偏好和購買;而社群時代則是人不動、貨動,產品被設計成為內容,基於數據和算法更精准地識別並連接圈層化用戶。

重點在於與目標消費者的互動共情以及用戶資產的沈澱、運營,讓消費者愛上品牌的價值感。對於品牌而言,一個個社群構成了連接用戶的分布式網絡,通過這個網絡,品牌獲得了可以深入瞭解中國消費者的最短路徑。

在這個網紅品牌超期潮落的時代下,各個新老品牌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, 品牌營銷出圈除了流量曝光,還要站在消費者的視角上,講述品牌價值和品牌的內在精神,並從中尋找到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。

詳情諮詢

我們會有專人跟進, 解答你的疑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