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與藝術的合作已經成為日常,既提升了品牌的銷售業績,又塑造了品牌形象,擴大了影響力,藝術也需要品牌效應的加持,傳播到更多人群,形成商業轉化,這也是越來越多品牌和藝術跨界合作的原因。
Z時代的消費能力,消費者結構在不斷更迭,持續散髮市場活力的始終是年輕群體,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就能贏得更多的機會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如何保持品牌的創新,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與體驗是品牌在發展中必須思考的問題。
那麼,跨界到底可以為品牌帶來什麼呢?
跨界聯名這一營銷行為已不新鮮,跨界的重點不只是品牌logo的直接相加,而是品牌更深層次的合作和連接。
而品牌與藝術的跨界則是雙贏的局面,品牌通過藝術不但可以更好的塑造品牌形象,還可以擴展消費群體帶來業績的增長;而藝術通過與品牌的合作也可以將藝術推向更多的群眾,推動藝術行業的良性發展。
在品牌與藝術的跨界模式中,品牌舉辦或是贊助藝術展成為近幾年常見的一種合作方式。
幾年前,愛馬仕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了「奇境漫步」展,大獲成功,在展覽期間,光是排隊就要排上40分鐘到1個小時,可見大家對品牌展覽的熱情。
去年大火的克里斯汀·迪奧 夢之設計師展覽在上海龍美術館進行,更是說明瞭這一點。通過大量的光影藝術和高定設計作品,呈現13個不同風格的展區,帶領觀眾感受迪奧的無限魅力,整個展覽期間觀眾爆滿,一票難求,風靡魔都。
品牌通過展覽能夠更直觀地向消費者解釋設計的靈感來源,傳達設計師的理念與思考。這是一種提升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的有效途徑。而且通過藝術展的形式可以美化,提升品牌在大眾心中的形象。
另一種常見的品牌跨界藝術的方式就是與藝術家合作,推出限量款商品。
品牌跨界藝術的營銷方法
基於自身優勢,借藝術跨界+聯名提升品牌認知
跨界聯名如果只是」什麼熱做什麼「、」大家做所以我也要做「,其結果不會對品牌有任何沈澱的資產,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。
作為一種新的營銷形式,越來越多的品牌都有藝術部署,通過藝術為品牌注入新的文化內涵,在高端人群中不斷放大品牌傳播力與影響力。抓住精英文化的思想與理念,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去推動,而與大品牌的結合正好可以滿足這一訴求。
營銷賽道多元化 ,商業藝術化
讓產品擁有更多的藝術氣質和設計美感,它就不僅僅是一件商品,更是消費者喜愛甚至願意收藏的藝術品。
眼下商業體追求的內容型商業,策展型商業等形式,很多都離不開商業藝術化。品牌、商業引入藝術業態已經不知局限在服飾美妝奢侈品等行業,汽車、3C數碼行業等都可以借力藝術進行商業創新。
深度綁定科技,加大品牌藝術營銷部署
智能手機也不斷加大藝術營銷的部署,將藝術和技術結合,眾多手機品牌都在試圖尋找科技與藝術的最佳結合點。
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紛紛盯上了「藝術跨界」,vivo到OPPO再到華為,從海報到廣告片再到藝術展,科技與藝術的關係儼然越來越緊密。
隨著品牌跨界的泛濫,簡單的給產品印上IP形象,已經無法觸動消費者的內心。一加手機和空山基一加手機顯然深諳此道,和日本著名藝術家空山基做了一次跨界,從產品到營銷的深度互動,使得品牌與IP的潛力無限釋放,最終產生令人驚艷的化學反應。
品牌熱衷於用藝術展的形式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傳播力,不少品牌都以贊助藝術發展為營銷手段之一。各品類的市場經過多年的競爭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市場格局,品牌想要在產品上創新變得越來越難,而跨界聯名不僅能給產品帶來靈感,也可以為大眾帶來新鮮感,何樂不為。